水陆画,是以神像为主要内容的绘画,因装裱形式的不同,可分为水陆画轴和水陆画片。岱庙旧藏有明、清时期泰山上下庙宇的水陆画两百余幅,从其尺幅、绘画特点及历史记载可分为明万历、清康熙、乾隆、雍正、光绪等几个时期的作品,这批水陆画所绘制内容包括有佛教、道教及民间诸神,以道教诸神为主,且反映泰山民间信仰诸神的内容占有一定比例,与泰山宗教信仰息息相关,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。透过这些浓墨重彩,既可以了解这些水陆画所反映出的宗教思想,又能欣赏其宗教与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。
泰山水陆画创于南朝,盛行于唐宋,流传至元、明、清,清末衰落,民国初年趋于消亡。20世纪60年代初,岱庙修缮壁画 《东岳大帝启跸回銮图》 和馆藏水陆画轴,泰山水陆画因此得到保护。
泰山水陆画传承人张公石说,泰山水陆画便于携带,可以移动、张贴和悬挂,又被称为“可移动的壁画”。“泰山水陆画的表现内容非常丰富,画技要求也很高,能为佛教史、古代服饰史、古代美术史、儒释道三教合一史以及泰山地区农村社会的宗教文化、民俗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宗教、文物、文献价值,是难得的艺术珍品,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