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多年以前,李白在《宫中行乐词》中写到:“山花插宝髻,石竹绣罗衣”。在山花烂漫的季节里,风乍起,宫女们身着石竹衣,嬉戏打闹着,花飘落在女孩们的发髻上,如彩云之轻飞,清丽飘洒,神韵飞逸……可是进入寒冬,鲜花凋零,无花可戴该怎么办呢?聪明的匠人们便用蚕丝、彩绸等各种材料做成绒花发髻,点缀着古人头上常胜不败的风景。
绒花源自中国古代的簪花传统,雅俗共赏,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喜爱,不仅是能工巧匠们心灵手巧的展现,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价值。
10月16日下午,大数据学院异科导师朱柯瑾带领8名新生在东岳书院体验了非遗绒花项目,走进非遗工坊看到实物的瞬间,同学们跃跃欲试。
绒花的制作材料主要有蚕丝、黄铜丝、铅丝,辅助材料有木板、花芯装饰物等。本次活动体验的是花朵造型,用的是柔软纤细的蚕丝,制作绒花的工具主要有剪刀、镊子、钳子、刷子和木质搓板,辅助性工具有煮绒器具、晾晒器具等。
先将蚕丝拴在木棍上做成绒带,固定在木板上之后,用刷子刷平,之后取一根铜丝对折,捻成螺旋状,搓出绒条。绒条是制作绒花花瓣的最基本部分,看起来简单,实则非常考验耐力和手法。
之后将绒条均匀剪开,用直板夹成扁平状,用来制作花瓣,要想花瓣更精致一些,可以对花瓣做一些修剪。之后把花蕊固定在中央,用蚕丝缠绕住花瓣后,涂一层定型水,绒花就制作完成了。
绒花技艺原来是以传承人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延续和传承,作为民间文化的承载,它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与思维方式,为社会增添了丰富多元的色彩。之后的异科活动也将继续带领同学们体验更多的非遗项目,让非遗传遍整个校园。